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因有哪些

维生素K缺乏症可能由摄入不足、吸收障碍、肝脏疾病、药物干扰、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辅助因子,缺乏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长期饮食不均衡或严格限制脂肪摄入可能导致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1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和植物油中,维生素K2则由肠道菌群合成。新生儿因肠道菌群未建立且母乳中含量低,易出现暂时性维生素K缺乏。建议通过多样化饮食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或维生素K1片。
慢性腹泻、胰腺功能不全、胆道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脂肪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或维生素K1软胶囊补充。
严重肝病如肝硬化会损害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即使维生素K水平正常也可能出现类似缺乏症状。患者常有黄疸、腹水等表现。需积极治疗肝病,必要时静脉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但严重肝功能衰竭时效果有限。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抑制肠道产维生素K的菌群,华法林等抗凝药会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调整剂量时须严格遵医嘱,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1片或维生素K1注射液。
罕见的遗传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出生后即可出现严重出血,需终身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或维生素K1滴剂治疗,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预防维生素K缺乏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摄入菠菜、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存在吸收障碍或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凝血功能,新生儿建议常规补充维生素K。出现不明原因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使用维生素K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