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糖尿病足的严重症状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进而引发的足部溃疡、感染或坏疽等严重并发症。典型症状包括足部麻木刺痛、皮肤干燥皲裂、伤口难以愈合、局部红肿热痛、出现黑色坏死组织等。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骨髓炎甚至截肢。
糖尿病足早期常表现为对称性感觉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足部蚁走感、袜套样麻木或针刺样疼痛。这是由于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的感觉神经病变,痛温觉减退会使患者对足部外伤失去警觉。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检查足底,避免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汗腺分泌减少,足部皮肤呈现干燥、脱屑甚至皲裂,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血管病变会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且颜色发暗。需使用尿素软膏保持皮肤湿润,修剪趾甲时避免损伤甲床。
足底压力异常分布会导致胼胝体下溃疡,常见于跖骨头和足跟部位。溃疡基底可见黄色坏死组织或红色肉芽,合并感染时渗出脓性分泌物。需彻底清创后使用银离子敷料,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莫匹罗星软膏等抗感染药物。
中小动脉闭塞引发的干性坏疽表现为足趾发黑、干瘪,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湿性坏疽多伴腐败菌感染,组织恶臭水肿。此时需紧急处理,可能需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或进行血管重建术改善血供。
深部溃疡可穿透皮下组织累及骨质,X线显示骨膜反应或骨质破坏。患者出现持续性剧痛、高热等全身症状,需行骨髓穿刺培养明确病原体。治疗需联合使用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利奈唑胺片等穿透骨组织能力强的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圆头宽松的透气鞋袜,避免赤足行走。每日用37℃以下温水泡脚5-10分钟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清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出现足部红肿破溃应立即就医。建议每3个月到内分泌科进行足部神经和血管评估,早期发现病变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