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膜炎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腹膜炎的药物主要有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腹膜炎通常由腹腔感染、消化道穿孔、外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建议严格遵医嘱使用。
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适用于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腹膜炎。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腹腔内常见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有较强活性。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针对厌氧菌感染导致的腹膜炎,尤其适用于腹腔脓肿或肠道穿孔合并感染的情况。其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DNA合成,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病原体效果显著。使用时应避免与酒精同服,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对需氧革兰阴性菌和部分革兰阳性菌有效,常用于社区获得性腹膜炎。该药可能影响软骨发育,18岁以下患者禁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光敏反应。
注射用美罗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适用于重症腹膜炎或耐药菌感染。其抗菌谱覆盖绝大多数腹腔致病菌,包括产ESBLs酶的多重耐药菌株。需警惕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障碍患者应减量使用。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硝基咪唑类衍生物,作为甲硝唑的替代药物用于厌氧菌感染,胃肠道耐受性更佳。对阿米巴原虫和滴虫也有抑制作用,适用于合并寄生虫感染的腹膜炎病例。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轻微反应。
腹膜炎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禁食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恢复,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急性期应绝对卧床,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床边轻微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日常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和腹痛变化,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发热、腹胀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