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适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衰竭或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患者。胰岛素治疗方式主要有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治疗、预混胰岛素方案、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方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方案等。
胰岛素注射是传统的给药方式,常用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注射前需清洁皮肤,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脂肪增生。注射用胰岛素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等类型,需根据医嘱选择合适剂型。注射后需监测血糖变化,警惕低血糖发生。
胰岛素泵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通过皮下留置导管持续输注基础量胰岛素,餐前追加大剂量。适用于血糖波动大、频繁发生低血糖或追求更灵活生活方式的患者。使用期间需定期更换输注管路,严格消毒,监测输注部位有无感染。
预混胰岛素含有固定比例的中效和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2-3次即可覆盖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需求。该方案注射次数较少,适合生活规律的患者。但调整剂量时基础与餐时胰岛素比例固定,灵活性较差,可能出现餐后高血糖或下一餐前低血糖。
基础胰岛素提供24小时背景胰岛素需求,餐时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升高。该方案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剂量调整灵活,可实现精细血糖控制。但需要每日多次注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需密切监测血糖并适时调整剂量。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达峰时间短,可在餐前即刻注射,使用更方便。与常规人胰岛素相比,能更好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减少下一餐前低血糖风险。常见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需注意注射后及时进食。
胰岛素治疗期间需规律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整剂量。注意预防和处理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胰岛素剂量匹配。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运动后低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储存胰岛素时避免高温和冷冻,开封后的胰岛素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