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需要注意什么

子宫下垂需注意避免腹压增加行为、加强盆底肌锻炼、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复查及必要时就医干预。子宫下垂是盆底支持组织薄弱导致子宫位置下移,常见于产后女性或绝经后人群。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负重劳动等行为会增加腹腔压力,加重子宫下垂程度。日常应保持排便通畅,咳嗽时用手按压会阴部减轻冲击,避免提举超过5公斤的重物。若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或便秘问题,需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凯格尔运动能有效增强盆底肌肉张力,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动作,每次持续5秒后放松,循环10-15次为一组,每天完成3-5组。产后42天起即可开始训练,绝经期女性需长期坚持。严重者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或电刺激疗法。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帮助组织修复。限制咖啡因和辛辣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膀胱加重尿频症状。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盆底器官负荷。
轻度下垂者每6-12个月复查盆底超声,监测脱垂程度变化。出现排尿困难、腰骶坠痛加重或阴道肿物脱出时需及时就诊。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组织弹性。
二度以上脱垂伴明显症状时,可考虑使用子宫托或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等。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需同期行抗尿失禁手术。术后仍需持续盆底康复训练防止复发。
日常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久站久坐,每小时变换体位活动5分钟。睡眠时可在臀部垫高15厘米减轻盆腔压力。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保守治疗期间如出现阴道出血、发热或剧烈疼痛应立即就医。产后女性应规范进行产后42天盆底功能筛查,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