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针尖样瞳孔的药物

眼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引起针尖样瞳孔的药物主要有阿片类药物、有机磷农药、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氯丙嗪、毒扁豆碱等。针尖样瞳孔是指瞳孔直径小于2毫米的异常缩小现象,通常与药物作用或中毒有关。

1、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等,这类药物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抑制瞳孔开大肌功能,导致瞳孔持续性收缩。长期使用或过量服用可能伴随呼吸抑制、嗜睡等症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处理。

2、有机磷农药

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途径中毒,其含有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会使乙酰胆碱大量蓄积,持续刺激瞳孔括约肌。中毒者除针尖样瞳孔外,常出现大汗、呕吐肌肉震颤,需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和氯解磷定注射液解毒。

3、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该药物作为拟胆碱能药直接作用于虹膜括约肌上的M受体,临床用于青光眼治疗时可能引发瞳孔缩小。使用后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眼部刺激感,若出现头痛恶心等全身反应需及时冲洗眼睛并就诊。

4、氯丙嗪

氯丙嗪片等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具有中枢性抗肾上腺素作用,可能干扰瞳孔调节神经传导。用药期间可能伴随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加强瞳孔变化监测。

5、毒扁豆碱

毒扁豆碱注射液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常用于逆转非去极化肌松药作用,其拟胆碱效应会导致瞳孔短暂性缩小。注射后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唾液分泌增多等副反应,需心电监护下缓慢给药。

发现针尖样瞳孔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记录用药史和伴随症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强光刺激眼睛。有机磷中毒者需脱去污染衣物并用肥皂水清洗皮肤,阿片类药物过量需备好纳洛酮注射液。所有药物相关瞳孔异常均需急诊处理,送医时携带药品包装以便快速识别毒物。日常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混合使用多种中枢作用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