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出现血栓怎么办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后出现血栓可通过抗凝治疗、物理预防、手术取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治疗等方式干预。血栓形成通常与血管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可抑制血栓扩展。使用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观察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气压治疗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足底静脉泵通过模拟行走时的肌肉收缩,减少血液淤滞。需避开皮肤破损及感染部位。
导管接触性溶栓适用于中央型深静脉血栓,经皮穿刺插入溶栓导管局部给药。开放式取栓术用于股青肿等危重情况,需联合血管外科处理骨折端压迫。
可回收滤器能拦截脱落血栓,适用于抗凝禁忌或血栓复发患者。滤器植入后仍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抗凝治疗,多数需在3个月内取出。
注射用阿替普酶通过激活纤溶系统溶解血栓,适用于新近形成的肺动脉栓塞。治疗窗口期为症状出现后14天内,需密切监测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骨折患者术后应早期进行踝泵运动,每日500次以上分时段完成。抬高患肢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膝下垫枕造成腘窝受压。恢复期穿戴医用弹力袜,压力梯度为20-30毫米汞柱。饮食增加深海鱼类、纳豆等富含维生素K1的食物,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出现肢体肿胀加重、胸痛咯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复查血管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