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怎么贴,多久贴一次

三伏贴通常建议在每年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每次间隔7-10天。三伏贴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达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三伏贴的贴敷方法需根据具体病症和体质调整。贴敷前需清洁皮肤,将药膏均匀涂抹于专用贴布中央,对准穴位贴紧。常用穴位包括大椎、肺俞、脾俞等,不同疾病选取穴位有所差异。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一般为4-6小时,儿童2-4小时,首次贴敷可适当缩短时间观察皮肤耐受性。贴敷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出汗,防止贴布脱落。若出现皮肤灼热、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取下并用清水冲洗。贴敷后6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受凉。三伏贴需连续使用3年为一个疗程,每年三伏期间按时贴敷效果更佳。贴敷药物多含白芥子、细辛等辛温成分,孕妇、皮肤溃烂者、发热患者不宜使用。
三伏贴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海鲜等发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增强疗效。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色素沉着或轻微水泡,属正常反应,无须特殊处理。若水泡较大可消毒后涂烫伤膏,避免抓挠。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选择和贴敷操作,不可自行增减贴敷次数或时间。贴敷期间如出现头晕、心慌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