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长时间不好怎么办

手足口病长时间不好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用药、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和隔离护理等方式干预。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病毒复制,利巴韦林颗粒减轻症状,更昔洛韦分散片用于重症病例。使用这类药物需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
口腔疱疹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蒙脱石散混悬液涂抹溃疡面形成保护层。手足皮疹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阿昔洛韦乳膏抗病毒,合并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持续发热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退热贴敷额头,禁止酒精擦浴。体温未降至正常区间需警惕病毒性脑炎可能,出现嗜睡或抽搐应立即就医。
选择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稀释果汁补充水分,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蛋白质可选蒸蛋羹、豆浆,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粉剂。少量多餐保证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基础代谢需求的70%。
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衣物阳光下暴晒。隔离期应持续至所有疱疹结痂脱落,通常需要7-10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患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皮肤摩擦,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疹。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南瓜粥、山药泥等健脾食物,忌食海鲜等发物。若病程超过2周仍未见好转,或出现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表现,需及时复查排除心肌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