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妇科病适合看中医

妇科疾病中适合中医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结合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对功能性妇科疾病及慢性炎症调理具有独特优势。
月经不调属于中医“月经病”范畴,常见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量少或闭经。中医认为与气血失调、肝郁肾虚有关,常用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逍遥丸等中成药调理。针对气血两虚型可配合艾灸关元穴,肝郁气滞型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期间需避免生冷饮食,保持情绪稳定。
原发性痛经多因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所致,中医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法。常用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配合神阙穴隔姜灸。对于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辅助使用桂枝茯苓胶囊缓解症状,但需结合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中药效果更佳。
中医称“妇人腹痛”,属湿热瘀结证型者可用金刚藤胶囊、妇科千金片清热利湿,配合中药灌肠疗法。气滞血瘀型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并辅以腹部推拿促进血液循环。治疗期间须禁止性生活,避免久坐潮湿环境,坚持三个月经周期调理可显著改善反复发作。
中医辨证多为脾肾阳虚兼痰湿阻滞,常用苍附导痰丸合五子衍宗丸健脾化痰、温补肾阳。配合耳穴压豆调节内分泌,选取脾、肾、内分泌等穴位。需长期坚持中药调理配合运动减重,肥胖患者每日快走30分钟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对应中医“脏躁”范畴,肾阴虚型选用坤宝丸、更年安片滋肾养阴,配合三阴交穴位按摩。肝郁化火型可用丹栀逍遥丸疏肝清热。日常可食用百合莲子粥宁心安神,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症状严重者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补充激素。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强调个体化辨证,需连续服药2-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应记录月经周期、体温及症状变化,定期复诊调整药方。急性感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或出血量异常时,须优先进行西医诊断。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棉质透气内裤,经期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