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寰椎骨折可分为前弓骨折、后弓骨折、侧块骨折、爆裂性骨折和横突骨折等类型。
前弓骨折通常由头部受到直接暴力或过度伸展导致,可能伴随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骨折线多位于前弓与侧块交界处,严重时可压迫脊髓。治疗需根据稳定性选择颈托固定或手术内固定,常用药物包括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缓解疼痛。
后弓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骨折部位常发生在后弓薄弱区域。患者可能出现枕部疼痛和颈部僵硬,偶见神经根刺激症状。稳定性骨折可采用头颈胸支具固定,不稳定骨折需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侧块骨折多因轴向压缩暴力引起,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典型表现为颈部旋转受限和局部压痛,可能合并椎动脉损伤。治疗需评估骨折移位程度,移位明显者需进行侧块钢板固定,配合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爆裂性骨折属于严重损伤类型,由垂直暴力导致寰椎环完整性破坏。常见症状包括高位截瘫和呼吸困难,需紧急行颅骨牵引复位。后期多采用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术后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脊髓水肿。
横突骨折相对少见,多与旋转暴力相关。主要表现为颈部侧屈疼痛和肌肉痉挛,可能影响椎动脉供血。稳定性骨折可通过颈围固定治疗,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痉挛,6-8周后逐步恢复活动。
寰椎骨折患者康复期间应严格遵医嘱进行颈部制动,避免突然转头或低头动作。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鱼肉等促进骨骼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睡眠时使用颈椎专用枕维持中立位,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