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通常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肝硬化可能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上述并发症。
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迂曲扩张,血管壁变薄易破裂。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治疗需紧急内镜下止血,常用药物有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使胃黏膜血管充血水肿,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患者可表现为慢性隐性出血或急性大出血,胃镜检查可见特征性蛇皮样改变。治疗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主,可选用盐酸普萘洛尔片、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配合抑酸护胃治疗。
肝硬化患者胃酸分泌异常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易发生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呕血、黑便等。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
应激、药物等因素可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表现为突发呕血或黑便,胃镜下可见多发黏膜糜烂。治疗以抑酸护胃为主,常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同时去除诱因。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异常,容易出现出血倾向。治疗需补充凝血因子,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同时处理原发病。
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出血停止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日常需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患者及家属应学会识别出血先兆症状,如头晕、心悸、黑便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长期规范治疗肝硬化是预防出血的关键,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