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晕有好多小疙瘩是什么原因

乳晕出现小疙瘩可能与蒙氏腺增生、毛囊炎、湿疹、皮脂腺囊肿、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因素有关。乳晕小疙瘩多数为生理性改变,少数情况下可能与病理性疾病相关。建议观察是否伴随红肿、疼痛或分泌物,必要时就医检查。
蒙氏腺是乳晕周围的特殊腺体,孕期或激素变化时可能出现增生性小疙瘩。表现为乳晕区米粒大小、无痛性肤色凸起,挤压可有少量油脂样分泌物。一般无须治疗,避免反复刺激即可。若继发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红肿,需就医排除其他病变。
毛囊细菌感染可能导致乳晕区红色丘疹伴疼痛。常见于汗液刺激、衣物摩擦或清洁不足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初期可热敷缓解,若形成脓疱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同时保持局部干燥。
过敏或皮肤屏障受损可能引发乳晕湿疹,表现为密集小丘疹伴瘙痒脱屑。接触化纤内衣、沐浴露残留或汗液浸渍为常见诱因。建议改用棉质衣物,避免抓挠,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控制炎症。
乳晕皮脂腺阻塞可能形成质韧的皮下结节,直径多小于1厘米。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压痛,可能破溃排出豆渣样内容物。较小囊肿可观察,反复发炎者需手术切除。日常应避免挤压,清洁时使用温和无皂基洗剂。
乳腺导管异常扩张可能导致乳晕区串珠样结节,可伴有乳头溢液。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与导管退行性变相关。需通过乳腺超声鉴别,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洛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日常应注意乳晕清洁但避免过度摩擦,选择透气棉质内衣,沐浴后及时擦干。避免自行挑破或挤压疙瘩,观察是否伴随乳头凹陷、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不愈或伴随乳房肿块,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或钼靶检查排除其他病变。哺乳期女性出现乳晕疙瘩需警惕乳腺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