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脏炎性假瘤

关键词: #肝脏
关键词: #肝脏
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由慢性炎症或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病理特征为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临床易与肝癌混淆。主要病因包括慢性肝胆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血管异常等,常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肝脏炎性假瘤的发病与肝胆系统慢性感染密切相关,如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或肝脓肿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持续炎症反应。部分病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组织形成肉芽肿性病变。血管异常如肝动脉栓塞或静脉回流障碍也可诱发局部缺血性炎症反应。
病理学检查可见病灶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构成,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病灶内可见小胆管增生和血管增生现象,但无恶性肿瘤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可与肝癌进行鉴别。
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数月的右上腹钝痛,约半数伴间歇性低热。部分病例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偶见黄疸。查体可触及肝区质硬包块,但表面光滑无结节感。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肿瘤标志物通常阴性。
超声检查多显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团块。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MRI的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表现与CT类似,病灶中央常见纤维瘢痕形成的星状低信号区。
确诊需结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需与肝细胞癌、胆管癌、转移性肝癌等鉴别。对于无症状且诊断明确的小病灶可定期随访观察。症状明显或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可行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部分自身免疫相关病例有效,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确诊肝脏炎性假瘤后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或CT监测病灶变化。日常需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保持清淡饮食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出现腹痛加重、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若病灶增大或性质改变需考虑手术干预。术后患者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