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膨胀瘤是什么

房间隔膨胀瘤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指房间隔局部组织薄弱膨出形成瘤样结构,可能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
房间隔是分隔左右心房的心脏结构,由两层心内膜夹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膨胀瘤多发生于卵圆窝区域,该处胚胎期闭合不完全导致组织薄弱。膨出方向多为右心房侧,直径通常在10-30毫米,瘤壁可能伴有纤维化改变。
主要与胚胎期房间隔发育异常有关。胎儿期卵圆孔未正常闭合时,异常血流冲击使局部组织逐渐膨出。部分病例可能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如马凡综合征患者因纤维蛋白原缺陷更易发生。成年人长期肺动脉高压也可能继发房间隔膨出。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心脏杂音。严重者可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膨出瘤体过大可能压迫腔静脉,导致颈静脉怒张。约20%患者合并房间隔缺损,可能出现右向左分流引起的紫绀。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首选检查,可清晰显示瘤体大小、活动度及是否合并缺损。经食管超声能更准确评估瘤壁厚度。心脏CT或MRI有助于鉴别其他心脏占位病变。心电图可能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非特异性改变。
无症状且瘤体小于20毫米者建议定期随访。合并血栓形成时可使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瘤体超过30毫米,需考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或外科瘤体切除术。术后需监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确诊房间隔膨胀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瘤体变化。保持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减少心脏负荷。合并房颤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抗凝治疗,观察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出现胸闷加重、下肢水肿等症状时需及时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