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久治不愈会有什么后果

急性胆囊炎久治不愈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败血症、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阻塞胆管、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胆囊炎若未及时有效控制,炎症持续进展可引发胆囊壁坏死穿孔,胆汁和细菌渗入腹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剧烈腹痛、寒战高热、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需紧急手术干预。炎症反复发作还可能形成胆囊周围脓肿,压迫邻近器官如十二指肠或结肠,引起肠梗阻或胆肠瘘。
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后续手术难度。细菌毒素经胆道入血可能诱发败血症,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胆汁排泄受阻可引发梗阻性黄疸,造成肝细胞损伤,长期可能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少数患者可能因慢性炎症刺激增加胆囊癌变风险。
出现急性胆囊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食油腻食物,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如清蒸鱼肉、豆腐等。术后恢复期应少量多餐,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帮助调节胆汁分泌。日常注意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囊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