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盲肠炎怎么缓解疼痛感

急性盲肠炎可通过卧床休息、局部热敷、药物治疗、禁食补液、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疼痛感。急性盲肠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
采取屈膝侧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避免剧烈活动刺激炎症部位。建议使用软垫支撑腹部,每1-2小时缓慢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形成。疼痛剧烈时可通过深呼吸调节,家长需帮助儿童保持安静状态。
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右下腹,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但皮肤感觉异常或出现皮疹时应停止。家长需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儿童。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布洛芬混悬液可短期缓解疼痛。禁止自行服用泻药或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进展。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儿童是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
急性期应完全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家长需记录儿童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化脓性病例。术后24小时内需禁食,逐步恢复肠蠕动后进食米汤等清淡饮食。家长应协助儿童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复查血常规。
急性盲肠炎发作期间需严格监测体温变化,若疼痛持续加重或范围扩大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术后2周内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出现持续腹胀、呕吐等症状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