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疝怎么治疗?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斜疝可通过保守观察、疝气带固定、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开放手术、中医外治疗法等方式治疗。小儿斜疝通常由鞘状突未闭合、腹壁肌肉发育薄弱、长期腹压增高等原因引起。
一岁以内婴幼儿若疝囊较小且无嵌顿史,可暂不处理。约半数患儿随着腹壁肌肉发育,鞘状突可能自然闭合。家长需避免让孩子剧烈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疝囊变化。临床常用吲哚美辛栓辅助促进鞘状突闭合。
适用于暂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儿,通过外部压力阻止肠管脱出。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医用疝气带,每日佩戴不超过12小时,避免压迫精索血管。该方法不能根治疝气,可能出现皮肤压疮、睾丸缺血等并发症,使用期间需每周检查睾丸血供。
目前主流术式,在脐部作5毫米切口置入腹腔镜,于内环口处缝合结扎鞘状突。手术创伤小,术后1-2天可出院,复发率低于3%。适用于双侧疝、复发疝及女孩疝气,术中可同时探查对侧隐匿性疝。常用器械包括可吸收疝钉、聚丙烯补片等。
传统腹股沟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嵌顿疝急诊情况。手术时间约30分钟,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寻找疝囊,术后需卧床3天。可能出现阴囊血肿、输精管损伤等风险,目前多用于腹腔镜禁忌患儿。术后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镇痛。
采用疝气贴敷脐部或艾灸关元穴等方法,配合黄芪建中汤等中药调理。适用于轻度可复性疝的辅助治疗,需注意中药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疗效缺乏循证依据,不建议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若使用需在正规中医机构操作。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促进伤口愈合。定期随访至青春期,观察有无复发迹象。若发现疝囊突然增大伴呕吐、哭闹,需立即就医排除嵌顿疝。平时可通过游泳等运动增强腹肌力量,但禁止举重等增加腹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