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腹泻正常吗

关键词: #腹泻
关键词: #腹泻
化疗后腹泻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化疗药物可能损伤胃肠黏膜、改变肠道菌群平衡或刺激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发生。腹泻程度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多数患者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性状改变。
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等可直接损伤肠道上皮细胞,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引发分泌性腹泻。部分靶向药物也会干扰肠道信号传导,增加肠液分泌。化疗期间免疫力下降可能合并肠道感染,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轻度腹泻每日排便3-5次,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可能伴有轻微腹痛;中度腹泻每日6-8次,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重度腹泻每日超过8次,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下降。
极少数情况下,严重腹泻可能进展为伪膜性肠炎等并发症,表现为高热、血便、剧烈腹痛。长期腹泻未及时纠正可能引发肾功能损伤或败血症。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性代谢异常,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增高,腹泻症状更为持久。放疗联合化疗时,放射性肠损伤会叠加加重腹泻程度。
化疗期间应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优先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选择低渣、低脂的温热食物,避免牛奶等可能加重腹泻的饮品。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水样便、发热或血便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胶囊等止泻药物,严重时需暂停化疗并静脉补液。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预防皮肤破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