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通常适用于脾破裂、脾功能亢进、脾肿瘤、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切除后可能影响免疫功能,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外伤导致的脾破裂是脾切除术的紧急指征。车祸、高处坠落等外力撞击可能造成脾脏撕裂或粉碎性损伤,伴随腹腔内大出血和失血性休克。典型表现为左上腹剧痛、腹肌紧张、血压下降。需紧急行脾切除术止血,术后可配合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门静脉高压或血液系统疾病引发的脾功能亢进需考虑脾切除。脾脏异常增大会过度破坏血细胞,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和白细胞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反复感染和乏力。术前需评估肝功能,术后需监测血小板计数,可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改善肝功能。
原发性脾血管瘤、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可能需切除脾脏。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伴有压迫症状时,手术可防止破裂出血。部分病例需联合化疗,术后可应用胸腺肽肠溶胶囊调节免疫。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
这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因红细胞膜缺陷导致脾脏过度破坏红细胞。患儿多见黄疸、贫血和脾肿大,脾切除能显著改善溶血症状。手术宜在5岁后进行,术前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术后需长期服用叶酸片预防巨幼细胞贫血。
当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慢性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时,脾切除可作为二线治疗。脾脏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切除后约70%患者血小板可回升。术前需输注血小板悬液,术后可配合使用氨肽素片促进血小板生成。
脾切除术后需特别注意感染预防,尤其是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建议术后2周内接种多价疫苗,包括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脑疫苗。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切口裂开,饮食需加强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