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疾病,通过电脉冲刺激帮助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心脏起搏器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包含电池和微型电路系统,通常植入锁骨下方皮下。电极导线经静脉到达心腔,负责检测心电活动并传递电信号。现代起搏器可感知患者活动量,自动调节心率以适应生理需求。
当心脏自身电活动缺失或过缓时,起搏器通过电极发送微量电流刺激心肌收缩。部分型号具有频率应答功能,能根据呼吸频率、体动等参数调整起搏频率。双腔起搏器可协调心房心室收缩顺序,更接近生理性心跳。
单腔起搏器连接单一心腔电极,适用于持续性房颤伴心动过缓。双腔起搏器连接心房心室电极,适用于窦房结功能不全或房室传导阻滞。三腔起搏器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临时起搏器用于急性可逆性心律失常的过渡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晕厥症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等需永久起搏。急性心肌炎、药物中毒等可逆因素导致的心动过缓多采用临时起搏。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符合CRT-P/D植入指征时需三腔起搏。
植入后需避免术侧上肢剧烈活动1-2个月,定期检测电池电量与导线功能。电磁炉、核磁共振等强电磁场设备需谨慎接触。现代起搏器多数具备远程监测功能,患者需按医嘱完成随访。电池寿命通常5-15年,电量耗尽需更换脉冲发生器。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碰撞胸部区域。日常监测脉搏变化,出现心悸晕厥及时就医。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术后1/3/6/12个月需进行程控检查,此后每年至少随访一次。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安检时主动出示避免电磁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