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先天性耳聋

预防先天性耳聋可通过遗传咨询、孕期保健、避免感染、谨慎用药、新生儿听力筛查等方式实现。先天性耳聋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毒性、缺氧窒息、新生儿黄疸等原因有关。
有耳聋家族史的夫妇应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携带情况。若双方均为隐性遗传基因携带者,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筛选健康胚胎。孕期需定期进行胎儿超声检查,监测内耳发育情况。
孕妇应保证均衡营养,重点补充叶酸、铁、锌等微量元素,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防止胎盘功能不足导致胎儿缺氧。建议保持适度运动,但需避免腹部撞击等外伤。
孕早期需重点预防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感染。避免接触宠物粪便,食用充分加热的肉类。接种风疹疫苗需在孕前3个月完成。出现发热、皮疹等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
孕期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链霉素注射液等耳毒性药物。必须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替代药品,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避免联合使用利尿剂等可能增强耳毒性的药物。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应完成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者需在42天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高危婴儿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等,需增加筛查频次。确诊听力障碍的婴儿应在6月龄前配戴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除医疗干预外,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充足营养,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儿童期需定期复查听力,及时治疗中耳炎等可能影响听力的疾病,建立完整的听力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