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急性盲肠炎

关键词: #肠炎
关键词: #肠炎
急性盲肠炎可通过右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医学检查。急性盲肠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
急性盲肠炎最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初期可能表现为上腹或脐周隐痛,6-8小时后疼痛固定于麦氏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加剧,咳嗽或行走时加重。若出现腹膜刺激征如反跳痛、肌紧张,提示可能发生穿孔。此时需禁食并立即就医,避免按压腹部。
多数患者伴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但排便后腹痛不缓解。儿童患者更易出现频繁呕吐,家长需注意观察脱水迹象如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及时补充电解质。
体温升高至38℃左右是常见表现,若超过39℃可能提示阑尾化脓或坏疽。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居家可监测体温变化,但服用退热药可能掩盖病情,不建议自行用药。
医学检查中闭孔肌试验阳性提示盆腔位阑尾炎,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盲肠后位阑尾炎。超声检查可见阑尾增粗超过6毫米,CT显示阑尾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这些专业检查需由医生操作判断,不建议患者自行尝试体位测试。
若疼痛突然减轻后出现全腹压痛,可能发生阑尾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部分患者会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表现为右下腹包块伴弛张热。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进展更快,需提高警惕。
怀疑急性盲肠炎时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就医前可采取屈膝侧卧位缓解疼痛,记录症状出现时间及变化过程供医生参考。术后恢复期需逐步过渡饮食,从流质开始,2-3天后改为低渣半流质。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切口愈合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