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有什么危险

急性胃肠炎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险情况。急性胃肠炎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典型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频繁呕吐和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引发脱水。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重度脱水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血压下降。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发生严重脱水。治疗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同时监测尿量和精神状态。
钠、钾等电解质随体液丢失可能引发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可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低钠血症可能引起头痛、嗜睡甚至抽搐。严重电解质紊乱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纠正。患者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辅助缓解。
严重细菌感染可能释放毒素进入血液,引发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血压持续下降、意识模糊等。常见于沙门氏菌、志贺菌等病原体感染,需紧急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并进行重症监护治疗。
某些特殊病原体如艰难梭菌可导致伪膜性肠炎,严重时引发肠壁坏死穿孔。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板状腹、发热,需通过腹部CT确诊。紧急情况需行肠切除手术,术后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部分患者康复后可能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等后遗症,表现为持续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黏膜屏障损伤有关。建议逐步恢复饮食,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急性胃肠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注意手卫生和食物清洁,呕吐腹泻期间每1-2小时补充少量水分。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