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盲肠炎的原因有哪些

急性盲肠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肠道寄生虫、粪石嵌顿等原因引起。急性盲肠炎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盲肠炎最常见的原因。阑尾管腔细长且弯曲,容易被粪石、食物残渣或异物阻塞。阻塞后管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阑尾壁缺血坏死。细菌在阻塞的管腔内繁殖,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治疗需手术切除病变阑尾,常用术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
细菌感染可直接引发或加重急性盲肠炎。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通过破损的黏膜侵入阑尾壁各层,引起化脓性炎症。感染多继发于管腔阻塞,也可由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导致。患者常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感染征象。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
淋巴滤泡增生多见于青少年急性盲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可刺激回盲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的淋巴滤泡阻塞阑尾管腔。这种类型起病较急,腹痛症状明显但全身反应相对较轻。查体可见麦氏点压痛阳性。早期可尝试保守治疗,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若病情进展仍需手术干预。
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可钻入阑尾腔引发机械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寄生虫性盲肠炎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多见,患者可能有排虫史或肛周瘙痒症状。寄生虫尸体或虫卵可能形成阑尾结石。治疗需手术切除阑尾,术后配合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物,同时改善卫生习惯预防复发。
粪石嵌顿是老年人急性盲肠炎的常见诱因。长期便秘形成的坚硬粪块卡压在阑尾开口处,造成管腔完全梗阻。这类患者腹痛起病隐匿但进展迅速,易发生阑尾坏疽穿孔。腹部CT可见阑尾增粗伴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确诊后应尽快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注意调节肠道功能,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预防急性盲肠炎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出现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患者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