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放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律放缓可能由窦房结功能异常、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心律放缓通常表现为心率低于60次/分,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率减慢。这种情况可能与年龄增长、窦房结退行性变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心率减慢。心电图检查可发现窦性心动过缓,严重时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变化。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是生理性心律放缓的常见原因,多见于运动员或长期锻炼人群。迷走神经兴奋会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导致心率减慢。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排除病理性因素。深呼吸、咳嗽等动作可能帮助暂时提高心率。
某些药物如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胺碘酮片等可能引起心律放缓。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心脏电活动,导致心率下降。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如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血钾过高或血钙异常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导致心律放缓。这种情况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通常可使心率恢复正常。患者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大量进食高钾食物。
心肌缺血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律放缓。这种情况多见于冠心病患者,可能伴随胸痛、气短等症状。改善心肌供血后心率多可恢复,严重时可能需要血管重建治疗。患者应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心律放缓患者应注意监测心率变化,避免突然体位改变。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但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摄入。如出现头晕、黑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影响心率的药物,所有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心律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