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主要有视力下降、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脱落、失明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眼部问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导致视力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毛细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影响视觉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视力下降可能加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和血管渗漏,导致视网膜出血。出血量少时可能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多时可突然出现眼前黑影飘动或视力急剧下降。反复出血可能导致玻璃体积血,严重影响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并发黄斑水肿,这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黄斑区是视网膜视觉最敏锐的区域,水肿会导致中心视力明显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长期黄斑水肿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可能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可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是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会出现视野缺损、视力骤降等症状,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视网膜病变持续进展,最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丧失。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预防失明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出现视力变化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并根据病情选择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药或手术治疗。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减少视力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