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主要看哪几项指标

关键词: #血常规
关键词: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主要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反映机体免疫状态,数值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炎症或血液系统疾病,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射线损伤或药物影响有关。检查结果异常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必要时进行外周血涂片或骨髓穿刺进一步鉴别。
红细胞计数体现血液携氧能力,增多可见于高原居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需同步观察红细胞平均体积等参数辅助判断贫血类型。
血红蛋白浓度直接反映贫血程度,成年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数值异常需排查营养缺乏、慢性失血、溶血或造血功能异常,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现生理性降低。
血小板计数关乎凝血功能,低于100×10⁹/L增加出血风险,高于450×10⁹/L可能引发血栓。数值异常需排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性疾病或脾功能亢进等病因。
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提示感染类型,细菌感染时多显著升高,病毒感染常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极度增高需警惕白血病,明显降低可能为粒细胞缺乏症,需紧急处理。
血常规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空腹4小时以上可减少饮食干扰。检查后若发现指标异常,建议复查确认并完善铁代谢、维生素B12等专项检测。日常注意均衡膳食,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避免擅自服用可能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长期指标异常者需定期监测,必要时进行骨髓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