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拉血严重吗

小儿肠炎拉血是否严重需结合病因判断,轻度肠炎出血可能仅表现为少量血丝,严重感染或肠套叠等急症则可能伴随大量血便。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肠套叠等。
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血便通常与病原体侵袭肠黏膜有关,如志贺菌、沙门菌感染。患儿可能出现黏液血便、发热、腹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并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过敏性肠炎多见于婴幼儿,因食物过敏导致肠道炎症反应,血便多为少量鲜红色,可能伴有湿疹或呕吐。需排查过敏原并更换水解蛋白奶粉,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轮状病毒等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一过性肠黏膜损伤出血,通常以水样便为主,血便量少,需注意补液及电解质平衡。
肠套叠是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情况,典型表现为果酱样血便、阵发性哭闹及腹部包块。发病后6-12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在儿童中较少见,但可能引起慢性血便伴体重下降,需肠镜确诊后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消化道畸形如梅克尔憩室也可导致无痛性血便,往往需要手术切除病灶。
家长发现患儿血便时应记录便血颜色、量及频次,保留异常粪便样本供医生查验。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急性期暂停辅食添加,喂养时注意餐具消毒。若血便呈暗红色或伴有精神萎靡、持续腹痛、尿量减少等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应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优先选择米汤、蒸苹果等温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