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叫什么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叫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规范医学名称,该名称源于1916年首次报道该病的两位法国神经科医生吉兰和巴雷。在医学文献和临床诊断中,这两种名称可互换使用,但正式病历记录通常采用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一术语。
该病属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主要累及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典型病理改变为神经纤维髓鞘脱失,部分重症病例可伴有轴索损伤。电生理检查可见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传导阻滞,脑脊液检查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多数患者起病前1-4周有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对称性肢体无力,通常从下肢向上肢发展,可伴有感觉异常如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约半数患者出现颅神经受累,表现为双侧面瘫或吞咽困难,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
诊断主要依据进行性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临床特征,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的脱髓鞘改变。需要排除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检查中蛋白含量升高而细胞数正常是该病的重要辅助诊断依据。
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两种免疫调节疗法。康复期需进行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严重轴索损伤者可能遗留持久性肌无力。
患者发病期间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时定期翻身预防压疮。恢复期饮食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瘦肉、全谷物等。康复训练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症状反复。出现呼吸费力、吞咽呛咳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