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有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铁需求增加、胃肠道疾病等。
长期偏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铁元素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过少,或素食者未通过豆类、深色蔬菜等补充非血红素铁,均可能导致铁储备逐渐耗竭。部分减肥人群过度控制饮食也可能引发营养性缺铁。
胃酸缺乏、胃部手术后或长期服用抑酸药物会影响铁离子转化,导致铁吸收率下降。乳糜泻等肠道疾病患者因小肠绒毛萎缩,铁转运蛋白功能受损,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能不足5%。饮浓茶咖啡与补铁剂同服也会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阻碍吸收。
女性月经过多是育龄期缺铁主因,每次月经失血超过80毫升即可能造成负铁平衡。消化道出血是男性及绝经后女性主要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痔疮、消化道肿瘤等隐性失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也可能加重黏膜出血。
孕妇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需额外消耗约1000毫克铁,相当于正常成年女性两年铁储备量。妊娠中晚期每日铁需求达7毫克,单纯饮食难以满足。多胎妊娠、妊娠间隔短于两年等情况更易出现铁缺乏。
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壁细胞减少导致内因子缺乏,影响铁吸收。炎症性肠病活动期因肠道溃疡出血和吸收面积减少双重作用引发缺铁。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铁吸收率可下降50-70%,术后5-10年贫血发生率较高。
建议缺铁性贫血患者增加红肉、动物血制品等血红素铁摄入,搭配维生素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长期素食者需定期检测铁代谢指标,月经量多女性可考虑预防性补铁。出现乏力、异食癖等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补充铁剂,避免自行长期大剂量补铁导致铁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