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小儿厌食症在饮食上需注意定时定量、食物多样化、营造进食环境、避免强迫喂食、控制零食摄入。厌食症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心理因素、喂养方式不当、疾病影响等因素有关。
建立规律的进餐时间表,每日安排3次主餐与2次加餐,每餐间隔2-3小时。固定用餐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拖延进食时间。餐前1小时禁止饮用果汁或甜饮料,餐间可提供少量温开水。家长需以身作则保持规律饮食,帮助儿童建立生物钟反射。
每周食材种类应超过20种,优先选择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胡萝卜、草莓等。主食粗细搭配,可尝试将糙米与白米按1:3比例混合。蛋白质来源交替使用鱼肉、禽肉、豆制品,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可将食物制作成卡通造型,提升儿童进食兴趣。
用餐时关闭电子设备,准备专用儿童餐椅与餐具。允许儿童参与食物准备过程如摆放碗筷,但避免在进餐时训斥或催促。家庭成员共同进餐时可进行轻松对话,家长需示范咀嚼动作。若儿童拒绝进食,可暂停5分钟后再次温和引导,避免情绪对抗。
当儿童出现扭头、紧闭嘴巴等抗拒行为时,应立即停止喂食。强迫进食可能导致呕吐反射或产生条件性恐惧,加重厌食症状。家长可记录每日实际摄入量,只要体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无须过度焦虑。必要时采用游戏化引导,如"小火车开进隧道"等互动方式。
每日零食供给不超过2次,时间安排在上午和下午的固定加餐时段。选择无添加糖的酸奶、低盐海苔、新鲜水果等健康零食,禁止提供薯片、巧克力等高热量低营养食品。两餐之间若儿童索要食物,可提供少量黄瓜条或胡萝卜条等耐咀嚼食材。
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变化,记录饮食日记包括食物种类、进食时长及情绪反应。可适当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复合维生素B片等营养素,但须遵医嘱使用。若伴随持续体重下降、呕吐或腹痛,应及时就医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性因素。日常可通过亲子烹饪、种植蔬菜等活动培养儿童对食物的认知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