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可以做什么检查明确

子宫内膜癌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妇科检查可初步评估子宫大小、形态及活动度。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能发现子宫增大、质地变硬等异常表现。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妇科检查可排除宫颈病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现宫旁组织增厚或附件区包块等转移征象。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及肌层浸润情况。典型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超过绝经后正常范围,可能出现不均质回声或宫腔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肿瘤血流信号,辅助判断病变性质。超声检查无创、便捷,是筛查子宫内膜癌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宫腔镜能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形态、范围及血管分布情况。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内膜呈结节状、息肉样或菜花样增生,表面血管迂曲扩张。宫腔镜引导下可精准取材活检,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该检查能明确肿瘤具体位置,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分段诊刮可分别获取宫颈管和宫腔内膜组织,鉴别原发部位。病理检查能确定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兼具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通过显微镜观察可明确肿瘤细胞形态特征及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等特殊类型。病理分级和分期对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分子分型检测可为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确诊子宫内膜癌后应完善胸部CT、盆腔MRI等检查评估肿瘤分期。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监测复发情况。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