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高的危害性有多大

黄疸高可能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其危害性取决于病因和严重程度,轻度黄疸可能仅需观察,重度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生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与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有关,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通常1-2周内自行消退。此时胆红素水平较低,一般不会造成器官损伤,但家长需密切监测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若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胆红素值超过生理范围,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黄疸,需警惕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等病因。
成人黄疸多由肝胆疾病引起,如胆管结石梗阻可导致直接胆红素急剧升高,出现皮肤瘙痒、陶土色粪便;肝硬化患者因肝细胞坏死会出现肝酶异常和腹水。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游离胆红素可能穿透血脑屏障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引发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增高甚至抽搐,婴幼儿更易发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溶血性疾病导致的黄疸可能伴随贫血、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危象可诱发肾衰竭。长期胆汁淤积会引发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出现黄疸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酒、高脂饮食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溶血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感染。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可适当增加喂奶频率,早产儿或黄疸进展迅速者需遵医嘱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