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的四大表现

心律不齐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或猝死。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心悸是心律不齐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律、过速或过缓,可能伴随心前区不适感。生理性心悸多由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摄入咖啡因诱发,通常无须特殊处理。病理性心悸可能与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有关,常需心电图确诊。若频繁发作或伴随胸痛,需警惕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建议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
胸闷多因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窒息感。偶发胸闷可能与体位性低血压或焦虑相关,可通过深呼吸缓解。持续性胸闷需考虑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伴随出汗、恶心等症状。严重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药物可选择盐酸胺碘酮片辅助治疗。
头晕常由脑灌注不足引起,多见于心动过缓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轻度头晕在改变体位时明显,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严重头晕伴随黑朦时,提示阿斯综合征可能,需紧急处理。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诱发,可联合使用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调节心率。
长期心律不齐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发慢性疲劳感。轻度乏力可通过有氧运动改善心脏代偿功能。病理性乏力常见于房颤伴快心室率,心脏有效射血减少导致组织缺氧,需使用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并考虑射频消融术根治。
日常应避免吸烟、酗酒及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建议定期监测静息心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症状反复或加重,需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突发意识丧失或持续胸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