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化脓性咽喉炎

宝宝得了化脓性咽喉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扁桃体化脓等症状。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生素治疗、退热处理、局部护理、饮食调整、预防并发症等。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化脓性咽喉炎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避免细菌耐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
发热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持续高热或热退后精神差需及时复诊。退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咽痛,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少量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室内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有助于缓解咽部不适。家长需观察宝宝吞咽情况,拒食需警惕脱水。
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牛奶等流质食物,症状缓解后可过渡到软食。少量多次喂食,避免过烫或过冷刺激咽部。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如鲜榨橙汁。避免油炸、坚硬食物加重咽部损伤。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电解质紊乱。
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家长需确保完成抗生素疗程,症状消失后仍需复查。疾病恢复期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日常加强手卫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化脓性咽喉炎恢复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手烟刺激。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出现嗜睡、尿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疾病痊愈后建议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日常注意均衡营养,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复发。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