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烧怎么办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使用药物、输血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处理。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免疫异常、化学药物损伤、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烧时,家长需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方式帮助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或冰敷,以免刺激皮肤或诱发寒战。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重复进行物理降温,同时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伴有意识模糊,须立即就医。
家长需准备易消化、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羹、鱼肉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减少胃肠负担。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汁,如苹果汁、橙汁,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发热期间需少量多次喂水,预防脱水。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若合并感染,医生可能开具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可能用于控制免疫异常。
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时,医生会建议输注浓缩红细胞或血小板。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注过程中家长需观察有无皮疹、呼吸困难等输血反应。长期反复输血可能引发铁过载,需配合去铁治疗。
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性治疗方法。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寻找合适供者,预处理阶段需使用大剂量化疗药物清除病变骨髓。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异反应,家长需做好无菌环境护理。
家长需保持患儿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每日监测体温和出血倾向。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风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观察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联系主治医生。治疗期间可适当进行室内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