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钙化斑块和非钙化区别

心血管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分、稳定性及影像学特征。钙化斑块以钙盐沉积为主,质地硬且稳定;非钙化斑块含脂质或纤维组织,质地软且易破裂。两者在CT或血管造影中表现不同,钙化斑块呈高密度影,非钙化斑块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钙化斑块通常由长期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而来,血管壁钙盐逐渐沉积形成硬斑块,可能引起血管狭窄但破裂风险较低。影像学检查中,钙化斑块因高密度特性易于识别,常见于慢性冠心病或老年患者。非钙化斑块富含脂质核心和纤维帽,炎症反应活跃,易受血流剪切力影响导致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这类斑块在增强CT或血管内超声中显示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域,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估。
钙化斑块的治疗侧重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必要时行血管成形术改善血流。非钙化斑块需强化降脂治疗稳定斑块,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高危患者可能需植入支架。无论哪种斑块,均需戒烟、控制体重并定期复查,动态监测斑块变化。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深海鱼和坚果,每周进行有氧运动。钙化斑块患者应监测骨代谢指标,非钙化斑块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