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属于早产儿的标准

早产儿的标准为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可能因发育不成熟出现呼吸窘迫、喂养困难、体温调节障碍等问题,需根据胎龄和体重分为轻度早产、中度早产和极早产三类。
胎龄28周至未满32周为极早产儿,32周至未满34周为中度早产儿,34周至未满37周为轻度早产儿。胎龄越小,器官发育越不完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越高。极早产儿可能出现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需依赖呼吸机支持。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为低出生体重儿,其中1500-2500克为一般低体重,1000-1500克为极低体重,不足1000克为超低体重。体重与胎龄相关,超低体重儿多伴随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风险。
早产儿皮肤薄嫩呈胶冻状,胎毛多,耳廓软骨发育差,足底皱褶少,男婴睾丸未降,女婴大阴唇未覆盖小阴唇。这些特征与皮下脂肪少、肌肉张力低下有关,需加强保暖和皮肤护理。
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易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症状。胎龄小于35周者需监测血氧,必要时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预防呼吸暂停,严重者需气管插管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
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需采用鼻饲管喂养。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剂可提供更高热量,同时需补充维生素AD滴剂和铁剂预防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严重并发症,需禁食和抗生素治疗。
早产儿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情况,矫正月龄至2岁。家长应注意保持适宜室温,避免感染,按需喂养并记录生长曲线。建议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听力测试及神经行为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母乳喂养者可添加母乳强化剂,辅食添加时间需按矫正月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