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真相官
14次浏览

关键词: #早产 #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主要有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瞳孔区发白、眼球震颤等。该病是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需通过眼底筛查早期发现。

1、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

视网膜周边部出现迂曲扩张的新生血管,可呈现刷状或扇贝状生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可能突破内界膜进入玻璃体,形成纤维血管膜。这种异常增生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未发育完全有关,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临床需通过广角眼底照相或荧光造影评估病变范围。

2、视网膜脱离

纤维血管膜收缩牵拉可导致部分或全部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眼底灰白色隆起,严重时呈现漏斗状脱离。患儿可能出现对光反应迟钝、追视能力下降。根据脱离范围可分为1-5期,4期以上需紧急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视网膜复位术。

3、玻璃体出血

脆弱的新生血管破裂会导致玻璃体积血,表现为瞳孔区反光消失或仅见红光反射减弱。少量出血可能自行吸收,大量出血需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出血常与患儿体位变动、哭闹等诱因相关,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4、瞳孔区发白

晚期病例因视网膜全脱离或继发白内障,可见瞳孔区呈现白色反光,俗称白瞳症。此时视力损害已不可逆,可能并发眼球萎缩。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鉴别,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5、眼球震颤

双眼视力严重受损时可出现钟摆样眼球震颤,表现为不自主规律性眼球摆动。这种代偿性运动提示黄斑功能丧失,常伴随固视功能障碍。需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评估视路传导情况。

早产儿出生后4-6周应进行首次眼底筛查,胎龄小于28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者需每周复查直至视网膜血管发育成熟。母乳喂养有助于提供视网膜发育所需的DHA和维生素E,维持环境光线柔和可减少强光刺激。发现任何异常需立即转诊至小儿眼科专科治疗,激光光凝或抗VEGF药物注射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