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下肢静脉性疾病有哪些种类

常见的下肢静脉性疾病主要有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栓性浅静脉炎和静脉性溃疡。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多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等因素可增加患病概率。患者常表现为下肢沉重感、酸胀不适,严重时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治疗方式包括穿弹力袜、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和手术剥脱。常用药物有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和羟苯磺酸钙胶囊。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多与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治疗需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慢性疾病,多继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原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典型症状包括下肢水肿、皮肤营养性改变和静脉性跛行。治疗以压力治疗为主,可配合使用改善静脉张力的药物如七叶皂苷钠片、草木犀流浸液片。严重者需考虑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浅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硬结伴红肿热痛。病因包括静脉输液、外伤和静脉曲张。治疗以局部热敷、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胶囊。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
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疾病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踝部内侧。溃疡边缘不规则,基底有坏死组织,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明显。治疗需控制感染、改善静脉回流,局部使用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全身治疗可配合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己酮可可碱缓释片。
下肢静脉性疾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穿着合适的弹力袜有助于减轻症状。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如游泳可改善静脉功能。戒烟限酒,避免穿着过紧衣物。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