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的绷带包扎应采用什么方法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肱骨骨折的绷带包扎通常采用8字包扎法或螺旋反折包扎法,具体方法需根据骨折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肱骨骨折多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8字包扎法适用于肱骨近端或中段稳定性骨折。该方法通过交叉缠绕形成8字形,能有效固定骨折端并分散压力。操作时需先垫棉垫保护腋窝及肘关节皮肤,绷带从患肢内侧向外侧缠绕,经腋下至对侧肩部交叉,再绕回患肢形成环形固定。包扎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达到固定效果。包扎后需定期检查肢体远端血运和感觉,若出现手指麻木、青紫需立即调整。
螺旋反折包扎法适用于肱骨中远段骨折。该方法通过每缠绕一圈反折一次绷带,能更好贴合肱骨生理曲度。操作时从骨折远端向近端缠绕,每绕肢体一周后将绷带反折30度,反折点需避开骨折处和骨突部位。反折角度需保持一致,避免皱褶压迫皮肤。对于肿胀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弹性绷带配合衬垫,既能加压止血又便于调整松紧度。包扎后需保持患肢屈肘90度悬吊,减轻水肿和疼痛。
无论采用何种包扎方法,均需配合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固定。三角巾悬吊时将患肢屈肘80-90度,手腕略高于肘部,可减少骨折端牵拉疼痛。前臂吊带需调整至手掌朝向健侧肩膀的位置,避免肩关节内旋。悬吊期间需每日检查皮肤是否受压,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握拳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夜间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急性期建议使用弹性绷带配合石膏托固定,既能控制肿胀又提供足够支撑。稳定期可换用轻便的玻璃纤维绷带或高分子绷带。皮肤敏感者应选用透气性好的棉质绷带,并在骨突处加垫泡沫敷料。开放性骨折需先覆盖无菌敷料再包扎,避免污染伤口。包扎材料需保持干燥,若被血液或渗出液浸透应及时更换。
包扎后48小时内需冰敷骨折处,每次15-3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缓解肿胀疼痛。密切观察指端颜色、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若出现苍白、刺痛感需松解绷带。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定期复查X线确认对位情况,一般3-5天调整一次固定强度。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或严重移位的骨折需手术内固定,不宜单纯依赖包扎。
肱骨骨折后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西蓝花等,促进骨痂形成。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肩肘关节被动活动,避免肌肉萎缩。固定期间注意保持良好体位,坐立时用软枕支撑患肢,卧位时避免压迫骨折部位。若出现包扎松动、异常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直至骨折临床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