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腓骨肌萎缩症发病症状有哪些

儿童腓骨肌萎缩症主要表现为下肢无力、肌肉萎缩、步态异常、足部畸形和腱反射减弱等症状。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影响下肢远端肌肉,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
儿童腓骨肌萎缩症早期常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尤其是小腿和足部肌肉力量下降。患儿可能出现爬楼梯困难、跑步速度减慢等症状。下肢无力通常从足部和小腿开始,逐渐向上发展。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可能无法完成跳跃、踮脚等动作。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
腓骨肌萎缩症患儿会出现小腿肌肉明显萎缩,特别是腓骨肌群。肌肉萎缩导致小腿呈现"鹤腿样"外观,即小腿下部明显变细。肌肉萎缩通常是对称性的,双侧小腿都会受到影响。肌肉萎缩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严重者可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家长需定期监测患儿肌肉围度变化。
患儿常表现为高抬腿步态或跨阈步态,行走时需抬高下肢以避免足部下垂拖地。步态异常是由于足背屈肌无力导致的足下垂所致。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能出现行走不稳、易跌倒等情况。部分患儿会形成代偿性步态,如膝关节过度伸展。家长需关注孩子行走姿势的改变。
腓骨肌萎缩症患儿常见高弓足、锤状趾等足部畸形。这些畸形是由于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的,可能伴随足底筋膜挛缩。足部畸形会加重行走困难,并可能导致足部疼痛和皮肤损伤。部分患儿需要穿戴矫形鞋或接受矫形手术。家长需定期检查患儿足部形态变化。
患儿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通常减弱或消失,这是周围神经受损的表现。腱反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感觉神经受累的表现,如足部感觉减退。神经传导检查可发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儿童腓骨肌萎缩症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运动功能变化。建议定期进行康复训练,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注意预防足部皮肤损伤,选择合适的鞋子。营养方面应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维持肌肉健康。病情进展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