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儿童血常规化验单需重点关注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异常值可能提示感染、贫血或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或肺炎,可能伴随发热症状。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会导致白细胞异常增高。家长发现数值异常应结合儿童症状判断,必要时复查或进一步检查骨髓穿刺。医生可能根据病因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或建议血液专科就诊。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提示贫血,可能因挑食导致铁摄入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需基因检测确诊。营养性贫血可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红细胞增多可能由脱水或先天性心脏病引起,需排查原发病。
血小板低于100×10⁹/L时存在出血风险,可能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关,表现为皮肤瘀斑。血小板过高需警惕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家长应注意避免儿童磕碰,观察有无鼻出血。医生可能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严重时需输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药物副作用相关。长期中性粒细胞缺乏需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家长发现异常应记录儿童近期用药史,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掩盖病情。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感染需进行血清学检测。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保持口腔清洁。病毒感染通常对症治疗,可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缓解症状。
家长查看血常规报告时应注意采血时间,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指标波动。报告单标注的参考值为成人标准,儿童各年龄段正常值存在差异,新生儿血红蛋白可达170-220g/L,6岁以下儿童淋巴细胞比例天然偏高。发现异常指标应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焦虑,定期复查比单次结果更有意义。日常需保证儿童饮食含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