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做什么检查能确诊

蜂窝织炎确诊通常需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检查。蜂窝织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下组织炎症,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血常规是蜂窝织炎的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判断感染程度。蜂窝织炎患者通常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可能伴随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标志物异常。血常规检查快速简便,有助于初步评估感染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C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蜂窝织炎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通常升高。该检查可辅助判断炎症活动状态,监测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持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抗生素治疗效果,指导临床调整用药方案。
细菌培养是确定蜂窝织炎致病菌的金标准,通过采集病灶分泌物或穿刺液进行培养鉴定。明确致病菌种类可针对性选择敏感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培养结果需要48-72小时,在等待期间可根据经验使用广谱抗生素。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无效的蜂窝织炎,细菌培养尤为重要。
超声检查可显示皮下组织增厚和积液情况,帮助鉴别蜂窝织炎与深部脓肿。CT或MRI适用于深部组织感染评估,可明确感染范围及是否累及筋膜或肌肉。影像学检查对复杂病例的诊断价值较高,可避免漏诊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不典型病例或疑似恶性肿瘤时需行组织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活检可鉴别蜂窝织炎与其他皮肤病变如脂膜炎、皮肤淋巴瘤等。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扩散。
蜂窝织炎患者应保持患肢抬高休息,避免挤压或热敷病灶。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搔抓破损皮肤。按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停药。如出现高热、疼痛加剧或病灶快速扩散等表现需及时复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感染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