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哪几颗牙

关键词: #鼻窦炎
关键词: #鼻窦炎
牙源性鼻窦炎通常与上颌后牙区牙齿相关,主要包括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及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源性鼻窦炎多因牙根尖炎症扩散至上颌窦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上颌第一磨牙根尖邻近上颌窦底,解剖位置密切,当发生根尖周炎或牙髓感染时,炎症易穿透骨板波及上颌窦黏膜。典型表现为患侧鼻塞、脓涕及面部胀痛,牙齿叩诊敏感。治疗需清除感染源,如根管治疗或拔牙,配合鼻窦冲洗及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和头孢克肟分散片。
上颌第二磨牙同样与上颌窦关系紧密,根尖炎症可能直接破坏窦底骨质。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头痛及牙齿松动。需通过牙科锥形束CT明确病变范围,治疗原则为消除牙源性感染,必要时联合鼻内镜手术开放窦口引流。可选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左氧氟沙星片辅助抗感染。
上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偶尔接近上颌窦,若存在根尖囊肿或慢性根尖周炎,可能引发单侧鼻窦症状。临床需与原发性鼻窦炎鉴别,治疗以保存患牙为前提,优先选择根尖切除术或意向再植术。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预防牙源性鼻窦炎需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和牙周疾病。出现鼻窦炎症状伴牙痛时,应同时就诊口腔科和耳鼻喉科。日常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饭后用牙线清洁牙间隙,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