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肠道蛔虫病的症状

孩子肠道蛔虫病可能出现脐周疼痛、食欲异常、磨牙、面部白斑、肛门瘙痒等症状。肠道蛔虫病主要由蛔虫寄生在肠道引起,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孩子可能表现为间歇性脐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常在空腹或夜间加重。蛔虫活动时刺激肠壁或引起肠痉挛是主要原因。家长需观察孩子疼痛频率,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临床常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颗粒等驱虫药物治疗。
部分孩子会出现食欲减退或异食癖,如喜食泥土、纸屑等。蛔虫消耗肠道营养并分泌毒素影响消化功能是常见诱因。家长应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馒头,避免生冷油腻。伴随营养不良时可遵医嘱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多维元素片等。
蛔虫代谢产物刺激神经系统可能导致睡眠时磨牙。家长可记录磨牙频率,保持孩子睡前情绪平稳。若合并腹痛或消瘦,需考虑蛔虫感染可能。驱虫治疗后可选用小儿七星茶颗粒辅助安神。
部分患儿面颊部会出现边缘不清的浅色斑块,俗称虫斑。这与蛔虫导致肠道吸收障碍、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家长无须特殊处理皮肤,驱虫后白斑多自行消退。避免盲目使用外用祛斑药膏。
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可能引起局部瘙痒,孩子会频繁搔抓肛门。家长可用温水清洗局部,勤换内裤。确诊后需全家同步治疗,常用吡喹酮片、伊维菌素胶囊等药物,防止交叉感染。
预防肠道蛔虫病需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修剪指甲,不饮生水。蔬菜水果应充分洗净,肉类彻底煮熟。若孩子出现反复腹痛、消瘦或粪便中发现虫体,应及时就医做粪便虫卵检查。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反应,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帮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