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内膜炎严重吗怎么治疗好

小儿心脏内膜炎通常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生活护理、定期复查等。心脏内膜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心脏杂音等症状。
小儿心脏内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万古霉素等。治疗周期较长,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合并心脏瓣膜严重损害、赘生物过大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能需行心脏手术。常见术式包括赘生物清除术、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术。术前需评估患儿全身状况,术后需加强监护,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手术风险与患儿基础病情相关。
针对发热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贫血患儿可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心功能不全者需限制液体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充足营养支持。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保持口腔卫生,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防感冒。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等变化。
治疗结束后需定期随访,复查血常规、血培养、心脏超声等。监测有无复发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栓塞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评估是否需进一步矫治。日常避免有创操作,如必须进行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小儿心脏内膜炎属于危重疾病,家长发现患儿持续发热伴乏力、食欲差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恢复期注意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保证营养均衡。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定期带孩子复查,监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