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该怎么治疗呢

妇产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镇痛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采用热敷配合轻柔按摩缓解症状。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乳房硬块处10分钟,随后沿乳腺管方向从乳房根部向乳头螺旋式按摩,有助于促进淤积乳汁排出。热敷时需避开红肿发热区域,每日可重复进行数次。若出现皮肤破损或化脓需立即停止。

2、排空乳汁

保持乳汁通畅是治疗关键,应增加哺乳频率或使用吸奶器排空患侧乳房。哺乳时先喂患侧,确保婴儿正确含接乳头。若疼痛剧烈无法亲喂,可用电动吸奶器每2小时排空乳汁。排乳后冷敷乳房可减轻肿胀,注意避免过度排空刺激泌乳。

3、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抗生素使用期间仍需持续排乳,疗程通常持续10天以上。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时需静脉给药,用药期间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4、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哺乳期使用相对安全。服药时间建议在哺乳后立即服用,避开血药浓度高峰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婴儿凝血功能的药物,镇痛药物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需复诊评估。

5、手术引流

形成乳腺脓肿时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手术切开引流,术后留置引流条并继续抗生素治疗。严重脓肿可能需多次清创,术后24小时内暂停患侧哺乳,可用健侧继续喂养。手术创伤愈合后需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排除瘘管形成。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乳房受压。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每日饮水保持充足。哺乳前后清洁乳头,纠正婴儿含接姿势。出现乳房皮肤发红、持续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时须及时就医,避免发展成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哺乳指导帮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