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蛋白检测是查什么

抗凝蛋白检测主要用于筛查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疾病,包括抗凝血酶缺乏症、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等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性疾病。检测项目通常涵盖抗凝血酶活性、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机体抗凝系统的功能状态。
抗凝血酶是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质,能抑制凝血酶和活化凝血因子X。抗凝血酶活性检测可诊断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该病表现为反复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缺乏常见于肝病、肾病综合征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测结果异常需结合凝血酶时间等进一步评估。
蛋白C在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蛋白C活性检测用于发现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新生儿期可能发生暴发性紫癜。获得性缺乏见于严重感染、肝功能不全或华法林治疗初期。检测时需注意急性血栓形成期可能出现假性降低。
蛋白S作为蛋白C的辅因子参与抗凝过程。蛋白S活性检测可识别遗传性蛋白S缺乏症,患者妊娠期血栓风险显著增高。获得性缺乏与妊娠、口服避孕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关。检测需区分游离蛋白S和总蛋白S,避免激素干扰导致的假阳性。
狼疮抗凝物属于病理性抗磷脂抗体,虽名为抗凝物实则促进血栓形成。通过稀释蝰蛇毒时间等试验检测,阳性结果提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该病特征为动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及血小板减少,需结合抗心磷脂抗体等综合判断。
部分实验室开展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蛋白C抑制剂等延伸项目。这些标志物可辅助判断抗凝系统活化程度,对肝素抵抗、脓毒症相关凝血病等有提示价值。特殊情况下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遗传性缺陷类型。
进行抗凝蛋白检测前应避免近期血栓事件、急性感染或抗凝药物治疗等干扰因素。采血时需严格控制凝血时间与离心条件。检测异常者建议专科随访,必要时完善血栓弹力图、易栓症基因筛查等。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久坐、脱水等血栓诱发因素,高风险人群应根据医嘱预防性抗凝。